古代与现代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安伟
曹志敏
郑建斌
刘激
陈敏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 青岛
[3] 山东 青岛
关键词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 DSDP/OD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7 [火山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olcanogenicMassiveSulfide,简称VMS)矿床可见于前寒武纪至现代的各个地质时代。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为研究VMS矿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DSDP/ODP钻探资料揭示:①VMS矿床虽然可产生于不同环境,但均与张裂断陷有关。②成矿物质可能来源有2种:一种是含矿火山岩系及下伏基底物质的淋滤;另一种是深部岩浆房挥发份的直接释放。③洋中脊海底热液循环呈双扩散对流模式。在有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热液循环更多地考虑流体与沉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④从矿物组合的空间分布来看,热液硫化物堆积体上部以烟囱体为主,下部以块状硫化物为主,深部以网脉状硫化物为主,这在不同热液活动区似乎具有普遍性。VMS矿床的矿化模式反映的是一种热液成因,这种热液是深部(1~3km)岩浆侵入所引起并通过海水在热穹隆之上循环产生的。VMS矿床的深入研究要求我们致力于发现新的矿产地,提高样品采集、分析技术,加强海底热液活动与构造、岩浆作用和环境演变的一体化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773 / 7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从ODP到IODP [J].
周祖翼 ;
刘传联 .
海洋地质动态, 2002, (05) :10-12+0
[2]   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曾志刚 ;
蒋富清 ;
秦蕴珊 ;
翟世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3) :48-56
[3]   大洋中大型热液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条件 [J].
崔汝勇 .
海洋地质动态, 2001, (02) :1-4
[4]   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 [J].
刘晓东,周涛发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45-50
[5]   冲绳海槽现代活动热水区CO2-烃类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J].
侯增谦 ;
张绮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42-148
[6]   阿舍勒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 [J].
叶庆同 ;
傅旭杰 ;
张晓华 .
矿床地质, 1997, (02) :2-11
[7]   古代与现代海底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地球化学比较研究 [J].
侯增谦,浦边郎 .
地球化学, 1996, (03) :228-241
[8]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 [J].
孙枢 .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3) :213-214
[9]  
冲绳海槽的岩浆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M]. 海洋出版社 , 翟世奎等著, 2001
[10]  
世界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M]. 海洋出版社 , 吴世迎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