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前后震源区应力场变化一例

被引:42
作者
刁桂苓
于利民
李钦祖
机构
[1] 河北省地震局,天津市地震局
关键词
震源区应力场; 震源机制; 前兆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美国夏威夷Kaoiki地区1983年11月16日发生M=6.6地震.取该地区1977—1985年的74次M≥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时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发现:一般年份的震源机制类型和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别不大;6.6级地震前后出现其它时间没有的直立节面走滑类型地震,主震亦属此种类型,此时还抑制了其它时间占优势类型地震的发生.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信的前兆现象.取不同时间段震源机制解,用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的结果表明,6.6级地震前后出现方向较稳定的应力场,其最大压应力主轴σ1和最小压应力主轴σ3分别呈近东西和近南北的水平方向.中等压应力主轴σ2基本直立,且前震、主震、余震的震源机制与它们吻合.其它时间的应力场都表现为σ2取近水平的状态,相应的地震破裂以低倾角水平滑动为主.强震前后的震源区应力场与其它时段应力状态的显著差异表明,应力场的变化控制了强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文中最后讨论了Kaoiki地区特定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9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