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浸染型联合村式金矿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7
作者
孙树浩
文国林
机构
[1] 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2] 冶金部西南地勘局队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联合村式金矿; 花岗斑岩; 矿床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细浸染型联合村式金矿的容矿岩石为印支晚期S型花岗斑岩.矿体的分布受侵位后的脆性剪切带控制.Au、Ag、As、Sb、Hg、Cu、Pb、Zn、Tl、Se、Te、Mo、Ba元素组合及其丰度,与美国卡林型金矿基本相同.金矿的浅部发育热液酸滤蚀变带.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和辉锑矿等.金矿物粒径均小于0.1μm.单体金占总含金量的91.6%.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是金矿成矿作用的热源,而且岩浆期后热液体系的末端掺入了热卤水循环,带入了金、钨等元素.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原生和次生含金地质建造.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四川东北寨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过程分析
    郑明华
    顾雪祥
    周渝峰
    [J]. 矿床地质, 1990, (02) : 129 - 140
  • [2] 岩石化学与多元统计[M]. 地质出版社 , 刘昌实等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