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李俊贞 [1 ]
秦武明 [2 ]
覃毓 [1 ]
覃静 [2 ]
唐克 [1 ]
段文雯 [2 ]
机构
[1] 广西高峰林场
[2]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灰木莲; 生物量; 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6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测定和研究,建立灰木莲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分析灰木莲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林分生产力。结果表明:生物量估测模型拟合效果理想,达到较高精度,可用于生产实践;灰木莲林分乔木层总生物量为224.86 t·hm-2,干材生物量为155.24 t·hm-2,占总生物量比重的69.04%;林下植被总生物量为5.31 t·hm-2。无论是单株生物量还是乔木层生物量,灰木莲各个器官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顺序均为:干材>根系>活枝>干皮>叶子>枯枝;灰木莲人工林单株生物量随着林木径阶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径阶差异性显著;灰木莲人工林净生产力为10.09 t·hm-2·a-1。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测树学.[M].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冯宗炜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
[3]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J].
秦武明 ;
何斌 ;
覃世赢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 (02) :17-20+27
[4]   灰木莲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J].
杨耀海 ;
刘明义 ;
常森有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29-32+51
[5]   灰木莲大树移植技术 [J].
贾宏炎 ;
农瑞红 .
广西林业科学, 2006, (01) :34-35
[6]   珠三角城市森林景观树种杀菌效应及其应用 [J].
胡羡聪 ;
吴小英 ;
温海祥 ;
萧洪东 .
中国城市林业, 2005, (06) :46-49
[7]   灰木莲引种栽培效果与育苗技术 [J].
林沐恩 .
引进与咨询, 2005, (11) :64-65
[8]   灰木莲等6种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表现 [J].
张运宏 ;
戴瑞坤 ;
欧世坤 .
广东林业科技, 2004, (01) :43-46
[9]   灰木莲和子京在闽南山地的引种表现 [J].
林捷 ;
叶功富 ;
沈德炎 ;
黄海通 .
林业科技开发, 2004, (01) :18-20
[10]   抗SO2绿化植物的初步筛选 [J].
刘楠 ;
温学 ;
孔国辉 ;
彭长连 ;
林桂珠 ;
薛克娜 ;
吴芝扬 ;
陆耀东 ;
刘世忠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 (04) :36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