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的体系性评价与反思

被引:32
作者
王华伟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立法特征; 立法结构; 罪名体系; 体系反思;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9.10.014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刑法》中的网络犯罪罪名体系经历了不断拓展的三个发展阶段,体现出了回应性扩张、预防性前置、概括开放性的特点。虽然我国网络犯罪立法积极回应实践难题,整体上契合网络刑事治理的发展,但是仍存在诸多值得反思之处。网络犯罪体现出复杂而多元的法益属性,兼具公共性、秩序性与个体性的多重特征,将其置于《刑法》第6章第1节之下并不恰当。现有网络犯罪罪名体系存在刑法保护范围不周延、罪名之间相互交叉重合的现象。近年来的网络犯罪立法并没有对明确性原则给予充分重视,引发了正当性危机和司法适用争议。面对上述问题,在法教义学的努力之外,应当从宏观层面重构网络犯罪罪名篇章结构、严密刑事保护法网,在微观层面理顺罪名关系、细化罪状表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4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中国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刑法样本与理论贡献 [J].
于志刚 .
法学论坛, 2019, 34 (02) :5-15
[2]   不确定性时代亟需构建不确定性伦理 [J].
王国豫 .
探索与争鸣, 2018, (12) :13-14
[3]   建构一种预防性的伦理与法律:后果控制与动机遏制 [J].
何怀宏 .
探索与争鸣, 2018, (12) :11-12
[4]   论新型网络犯罪立法及其适用 [J].
皮勇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10) :126-150+207
[5]   网络信息犯罪归责模式研究 [J].
王莹 .
中外法学, 2018, 30 (05) :1302-1323
[6]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及其适用 [J].
黎宏 .
法律适用, 2017, (21) :33-39
[7]   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J].
何荣功 .
法学研究, 2017, 39 (04) :138-154
[8]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两面性解读 [J].
李本灿 .
法学论坛, 2017, 32 (03) :138-145
[9]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J].
谢望原 .
中国法学, 2017, (02) :238-255
[10]   网络犯罪立法问题思考 [J].
陈兴良 .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6, (06)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