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被引:7
作者
白一茹
邵明安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蚀风蚀交错带; 土地利用方式; 比水容量; 土壤水分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的差异和规律,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坡面上农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水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最强,其次是杏树林和长芒草地,谷子地最差;(2)通过土壤水分有效性分析发现,水蚀风蚀交错带田间持水量相当于-0.2×105Pa土壤基质势时的土壤含水量,永久凋萎点则低于-2.0×106Pa土壤基质势对应的土壤含水量;(3)苜蓿地有效水含量最高,谷子地有效水含量最低,而且苜蓿地土壤有效水含量的提高主要是提高了迟效水部分;(4)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比水容量变化曲线研究表明,土壤比水容量在田间持水量附近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减小的很快,而当土壤水分降低到田间持水量的50%60%以下时,土壤比水容量基本不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神木水蚀风蚀交错带主要人工植物细根垂直分布研究 [J].
成向荣 ;
黄明斌 ;
邵明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7, (02) :321-327
[2]   晋西黄土区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J].
李笑吟 ;
毕华兴 ;
张建军 ;
李俊 ;
林靓靓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5) :205-208+211
[3]   土壤凋萎湿度试验测定的技术方法附视频 [J].
陈传军 .
四川气象, 2006, (01) :26-27
[4]   黄土高原寒区青海云杉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 [J].
刘胜 ;
贺康宁 ;
常国梁 .
西部林业科学, 2005, (03) :25-29
[5]   晋西黄土区坡面林地土壤持水性能研究 [J].
孙中峰 ;
张学培 ;
刘卉芳 ;
张晓明 .
干旱区研究, 2004, (04) :343-347
[6]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 [J].
吴文强 ;
李吉跃 ;
张志明 ;
孙向阳 ;
翟洪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51-55
[7]   几种不同类型粘盘黄褐土水分特性的研究 [J].
袁东海 ;
李道林 ;
何方 ;
杨书运 ;
马成泽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86-90
[8]   黄土区人工林的土壤持水力与有效水状况 [J].
王孟本 ;
柴宝峰 ;
李洪建 ;
冯彩平 .
林业科学, 1999, (02) :10-17
[9]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持水性能及抗旱性的评价 [J].
刘恩斌 ;
董水丽 .
水土保持通报, 1997, (S1) :21-27
[10]   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综述 [J].
郭庆荣,张秉刚 .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1995, (02) :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