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解析

被引:21
作者
丁年 [1 ,2 ]
胡爱兵 [1 ]
任心欣 [1 ]
机构
[1]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深圳市政规划研究所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 市政道路; 植生滞留槽; 效果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97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城市道路雨洪综合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深圳市在低影响开发雨洪综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其应用已初见端倪。对比了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与传统市政道路在排水系统设计方面的差异,详细剖析了深圳市光明新区已建低影响开发市政道路示范工程,并对其径流量控制与污染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道路在暴雨设计重现期为2年一遇的情况下,年降雨量的66%可入渗消纳,转化为地下水资源;道路雨量综合径流系数可降低至0.36。污染物控制方面,该道路径流污染物控制量达392立方米,雨水经绿化带植生滞留槽入渗后,其中的TSS、TN、TP、重金属等污染物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生物滞留池改善城市雨水径流水质的研究进展 [J].
胡爱兵 ;
张书函 ;
陈建刚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 (01) :74-77+82
[2]   深圳市创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J].
胡爱兵 ;
任心欣 ;
俞绍武 ;
丁年 .
中国给水排水, 2010, 26 (20) :69-72
[3]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的特性及来源 [J].
赵磊 ;
杨逢乐 ;
王俊松 ;
谢中伟 ;
朱永官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8) :1561-1570
[4]  
Nutrient and sediment removal by stormwater biofilters: A large-scale design optimisation study[J] . K. Bratieres,T.D. Fletcher,A. Deletic,Y. Zinger.Water Research . 2008 (14)
[5]  
Pollutant Removal and Peak Flow Mitigation by a Bioretention Cell in Urban Charlotte, N.C[J] . W. F. Hunt,J. T. Smith,S. J. Jadlocki,J. M. Hathaway,P. R. Eubank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08 (5)
[6]   Snowmelt pollutant removal in bioretention areas [J].
Muthanna, Tone Merete ;
Vikolander, Maria ;
Blecken, Godecke ;
Thorolfsson, Sveinn T. .
WATER RESEARCH, 2007, 41 (18) :4061-4072
[7]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bioretention media for treatment of urban storm water runoff [J].
Hsieh, CH ;
Davis, AP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5, 131 (11) :1521-1531
[8]  
Low Impact Development Creating a Storm of Controversy[J] . Water Resources IMPACT . 200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