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

被引:13
作者
蒋勇军
袁道先
况明生
王建力
张贵
何绕生
章程
机构
[1] 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西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重庆,重庆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桂林,重庆,重庆,昆明,昆明,桂林
关键词
典型岩溶流域; 云南小江流域; GIS; 景观动态变化; 人文驱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根据云南小江流域 1982年的航片和 2 0 0 3年的 TM影像及实地调查资料 ,获得流域两期景观类型图 ,利用 GIS、RS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典型岩溶流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流域 6 10 .12 km2的景观类型发生变化 ,占流域景观总面积的 5 9% ;景观类型变化主要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 ;流域景观变化速度十分迅速 ,综合变化动态度达 2 .95 % ,园地和耕地景观变化动态度达 34.0 9%、10 .5 5 % ;流域景观的斑块数增加 86 .3% ,平均斑块面积减少 4 6 .1% ,流域景观的基本构型由以大斑块为主体 ,中、小型斑块镶嵌其中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 ,大、小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 ;流域景观多样性指数增长 4 .14 % ,破碎度指数增长 84 .6 % ;未利用地、林地的分离度指数分别增加 114 .5 8%和6 9.6 4 % ,而耕地的分离度指数减少 4 5 .86 % ;流域耕地、建设地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而未利用地、林地、重心向南东、南西方向迁移 ;人文因素是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直接驱动力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流域耕地景观变化进而导致系列景观变化最根本的原因 ,而比较经济利益和理智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流域林地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927 / 2931+3011 +30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 [J].
刘盛和 ;
何书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533-540
[2]   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延安地区大南沟流域为例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王军 .
地理科学, 2001, (01) :46-51
[3]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李平 ;
李秀彬 ;
刘学军 .
地理研究, 2001, (02) :129-138
[4]   流域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J].
尚宗波 ;
高琼 .
生态学报, 2001, (03) :468-473
[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
[6]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J].
肖笃宁 ;
李秀珍 .
地理科学, 1997, (04) :69-77
[7]   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分析 [J].
王宪礼 ;
肖笃宁 ;
布仁仓 ;
胡远满 .
生态学报, 1997, (03) :317-323
[8]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的环境地质问题 [J].
袁道先 .
大自然探索, 1996, (04) :23-25
[9]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4
[10]  
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纪远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