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色瓢虫对白毛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被引:18
作者
李照会
郑方强
叶保华
齐登珠
李爱民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
[2]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 泰安
[3] 泰安
关键词
异色瓢虫; 白毛蚜;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D O I
10.16380/j.kcxb.1993.04.00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研究了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各龄幼虫和成虫对白毛蚜Chaitophorus populialbae无翅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的寻找效应。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异色瓢虫成虫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Hassell & Varley (1969)模型E=QP-m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btw(P-1)]进行了模拟,Beddington模型更好地反映寻找效应和瓢虫密度之间的关系。寻找效应与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和蚜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Reddington(1975)模型E=aT/[1+athN+btw(P-1)]进行描述,表明寻找效应(E)随瓢虫密度(P)和猎物蚜虫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438 / 4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长突毛瓢虫的研究 [J].
陆自强 ;
朱建 ;
杭三保 ;
王德平 .
生物防治通报, 1989, (04) :157-160
[2]   中华草蛉对棉蚜与棉铃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J].
丁岩钦 ;
陈玉平 .
生物防治通报, 1986, (03) :97-102
[3]  
生态学引论.[M].赵志模;周新远 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4,
[4]  
昆虫种群生态学分析方法.[M].[英]瓦利(Varleg;G·C)等 著;李祖荫等 译.科学出版社.1981,
[5]  
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M].丁岩钦 著.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