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反转构造

被引:25
作者
胡望水
吕炳全
毛治国
官大勇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2]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
[3] 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科学系 上海
[4] 江汉石油学院 地球科学系
[5] 湖北 荆州
[6] 上海
[7] 湖北 荆州
关键词
反转构造; 特征盆地; 中新生代; 中国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西向东,中国中、东部发育有3期反转构造带,即分别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新生代早期和渐新世-中新世末期反转构造带,表明中国中、东部在这3个时期分别经历了3次不同程度的挤压,反转构造的变形幅度由强变弱,构造的保存从差变好.反转构造主要为挤压倾滑型,其次为压扭型.反转构造的发育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仅部分先存构造发生了反转,主控因素是砂泥岩组合、断层倾角、断裂带内低摩擦断层泥和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等.反转构造的发育期与盆地内主生油期基本一致,因而反转构造为中、东部油气盆地形成大中型油气田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辽河盆地反转期构造特征 [J].
胡望水 ;
卫拥军 ;
张自其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5-8+13
[2]   从中国陆盆的断拗结构看莺歌海盆地构造类型 [J].
赵松华 ;
杨克绳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0, (05) :590-599
[3]   论正反转构造的分类 [J].
胡望水 ;
刘学锋 ;
吕新华 ;
卢玉刚 ;
卫拥军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1) :5-8+84
[4]   中国近海盆地正反转构造含油气浅析 [J].
王国纯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3) :1-5
[5]   江汉盆地反转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 [J].
郑天发 ;
傅宜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6) :36-38+115
[6]   松辽盆地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J].
胡望水 .
天然气工业, 1996, (05) :20-24+106-107
[7]   银根盆地中的反转构造样式 [J].
孙志华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04) :567-569+572
[8]   中国近海盆地的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王国纯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1) :33-40
[9]  
中国油气区反转构造[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蔡希源等著, 2001
[10]  
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望水等编译,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