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负荷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5
作者
蒋海兵 [1 ]
徐建刚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工业点源; 空间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04 ; 082803 ;
摘要
搞清流域工业点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为水环境整治与工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在GIS技术、密度分析法与ESDA方法支撑下,探析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与工业污染负荷空间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工业点源集聚于城市、县城及专业乡镇,污染行业地域分异现象显著,其中,河流、港口及临湖地区成为高负荷工业点源集聚地区,化工、造纸、化纤与医药等行业的工业集中于临海、临河及临湖地区,饮料制造业、副食品加工业点源集中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北部流域的少数乡镇,工业氨氮多数来自化工业。在不同工业化水平下,工业污染负荷空间差异大,南部流域负荷整体水平高于北部,北部流域高负荷区分布于少数乡镇与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42 / 7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区域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协调分析 [J].
王腊春 ;
霍雨 ;
朱继业 ;
李升峰 ;
高超 .
环境科学, 2008, (03) :593-598
[2]   太湖水环境演变与流域经济发展关系及趋势 [J].
黄智华 ;
薛滨 ;
逄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5) :627-631
[3]   江苏省环境污染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J].
曲福田 ;
赵海霞 ;
朱德明 ;
张效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86-92
[4]   天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 [J].
王西琴 ;
李芬 .
地理研究, 2005, (06) :834-842
[5]   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蒲英霞 ;
葛莹 ;
马荣华 ;
黄杏元 ;
马晓冬 .
地理研究, 2005, (06) :965-974
[6]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 [J].
孟斌 ;
王劲峰 ;
张文忠 ;
刘旭华 .
地理科学, 2005, (04) :11-18
[7]   工业化过程的差异对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无锡市和湖州市为例 [J].
谢红彬 ;
燕乃玲 ;
虞孝感 .
湖泊科学, 2004, (04) :349-355
[8]   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 [J].
马晓冬 ;
马荣华 ;
徐建刚 .
地理学报, 2004, (06) :1048-1057
[9]   太湖流域制造业结构变化对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J].
谢红彬 ;
陈雯 .
湖泊科学, 2002, (01) :53-59
[10]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水环境保护——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J].
王西琴 ;
杨志峰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0, (06) :70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