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戴良英
陈寊
机构
[1] 湖南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植物细菌病; 抗性(育种); 抗性机制(育种);
D O I
10.13331/j.cnki.jhau.1988.04.01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一个观察气孔形态和数目的简便方法 [J].
蔡惟涓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4, (06) :44-45
[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情况的调查 [J].
严位中 ;
孙茂林 ;
曾令凑 .
云南农业科技, 1980, (06) :26-29
[3]   INFLUENCE OF BACTERIAL STREAK DISEASE DEVELOPMENT ON CHANGES IN PHENOLICS, SOLUBLE AMINO-ACIDS AND CARBOHYDRATES OF RICE LEAVES [J].
RANGAREDDY, P ;
SRIDHAR, R .
BIOLOGIA PLANTARUM, 1975, 17 (05) :363-367
[4]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