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9
作者
郑世瑞
李俊
宋珏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省天然药物活性研究省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药复方药物; 药动学; 有效成分; 血清药理学; 代谢组学; 证治药动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复方药动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关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的新思路,并加以评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243 / 124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关系中的应用 [J].
邓海山 ;
段金廒 ;
尚尔鑫 ;
唐于平 .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9, 36 (03) :198-203
[2]  
LC-MS-MS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种生物碱在大鼠血清的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J]. 吴晓霞,彭娟,范斌,于友华.中国中药杂志. 2009(10)
[3]   血清药理学关键问题的存疑与讨论 [J].
韩笑 ;
刘建勋 ;
林成仁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 25 (02) :122-124
[4]   代谢组学研究有助于中药复杂系统与整体效应的认识 [J].
刘昌孝 .
中国天然药物, 2009, 7 (02) :81-81
[5]   试论基于代谢组学与方证理论的药效学-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 [J].
王战国 ;
胡慧玲 ;
兰轲 ;
蒋学华 .
中草药, 2009, 40 (02) :169-172
[6]   中药有效成分胃肠转运的药动学研究进展 [J].
孙丽晶 ;
王选深 ;
吕慧怡 ;
田燕 .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0 (06) :573-576
[7]   配伍前后芍药特征化学组分体内药动学变化研究 [J].
沈岚 ;
冯怡 ;
徐德生 ;
林晓 ;
张梁 .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 (23) :1774-1776
[8]   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 [J].
李晓宇 ;
郝海平 ;
王广基 ;
孙建国 ;
梁艳 ;
谢林 ;
郑媛婷 ;
严蓓 .
中国天然药物, 2008, (05) :377-381
[9]   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在中药创制中的作用 [J].
孙国祥 ;
毕开顺 .
色谱, 2008, (02) :172-179
[10]   当归多糖的提取分离与血清指纹图谱研究 [J].
邱丽萍 ;
吕青涛 ;
张发科 ;
杨勇 ;
杨杰 ;
刘学鹏 .
中药材, 2008, (01)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