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四川复合前陆盆地初析

被引:8
作者
曾庆
杨光
罗寿兵
周建文
徐世琦
唐大海
宋明玮
机构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前陆盆地; 川西盆地; 大巴山前陆盆地; 多造山带控制; 复合型前陆盆地; 南秦岭构造带; 广域前陆盆地; 构造区带划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深入研究四川盆地的起源及其演化过程,对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根据2008—2010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研究的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和大巴山前陆盆地合二为一,通称为四川前陆盆地,并给出了支持这一观点的4点主要证据,即: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形成机制对前陆盆地的影响、"形"与"质"两方面的统一性、共同拥有同一个前陆隆起带。重点分析了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过程、原型盆地与主控造山带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前陆盆地经历了不同时期由不同造山带控制、沉积范围变化大、沉积中心频繁迁移的复杂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盆地的垂向叠置,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横向叠加,构成了多造山带控制下的复合型前陆盆地。最后,对盆地构造区带进行了划分,共划分出:造山带后缘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前缘出露前锋逆掩推覆构造带、造山带山前隐伏前锋构造带、前陆盆地中央坳陷带、前陆盆地前缘斜坡带、前陆盆地前缘隆起区等6个一级构造带以及15个次级构造带。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124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龙门山冲断带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戴苏兰 ;
Dennis Arne ;
C.J.L.Wilson .
地质学报, 1995, (03) :205-214
[2]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J].
刘和甫 ;
梁慧社 ;
蔡立国 ;
沈飞 .
地质学报, 1994, (02) :101-118
[3]  
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及地球动力学.[M].许效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4]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5]  
前陆盆地分析.[M].何登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6]  
龙门山造山带的崛起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M].罗志立主编;.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7]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8]  
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球动力学..陈发景;汪新文;张光亚等;.地球科学.199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