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波段固态发射机体制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探测青藏高原夏季云底能力和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24
作者
吴翀 [1 ]
刘黎平 [2 ,1 ]
翟晓春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云底探测; 云雷达; 激光云高仪; 观测模式优化;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7.5 [激光大气遥感]; P412.25 [雷达探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是探测云底的两种设备,但其探测能力和探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比分析两种设备的测云效果有助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探测优势,推进我国云雷达在云探测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云雷达数据的云底和云顶高度分析方法,利用2014年夏季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云雷达、激光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数据,统计了三种设备探测青藏高原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云底高度偏差、探测率,分析了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偏高的原因,根据探测结果提出了固态发射机体制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低云的优化观测模式,模拟分析了探测效果。结果表明:(1)云雷达对高云的探测能力要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但其对低云的探测能力有待改进,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下部的边界层内的云雷达回波信号可能是非云降水回波;低层云的遮挡作用明显降低了激光云高仪对多层云的观测能力;与激光云高仪相比,云雷达仍然会漏掉一些高云和中云。(2)激光云高仪探测的中云和高云的云底很多在云雷达回波内部,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观测的云底的时空对应关系比较差。(3)增大激光发射功率和优化固态发射机体制云雷达观测模式可提高云的观测能力,微波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可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云的宏观特征。这一工作为云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评估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云的能力,讨论设计优化的云观测方案,为推进我国云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59 / 67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Comprehensive Radar Observations of Clouds an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Cloud Properties[J]. 刘黎平,郑佳锋,阮征,崔哲虎,胡志群,吴松华,戴光耀,吴亚昊.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15(04)
[2]   毫米波云雷达与激光云高仪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J].
李思腾 ;
马舒庆 ;
高玉春 ;
杨玲 ;
蒲晓虎 ;
陶法 .
气象, 2015, 41 (02) :212-218
[3]   激光雷达观测珠海市云底高度研究 [J].
王箫鹏 ;
宋小全 ;
闫宝东 ;
陈超 ;
刘秉义 ;
吴松华 .
光电子激光., 2013, 24 (11) :2192-2197
[4]   基于双目成像云底高度测量方法 [J].
陶法 ;
马舒庆 ;
秦勇 ;
胡树贞 ;
温显罡 ;
雷勇 ;
郭伟 ;
张春波 .
应用气象学报, 2013, 24 (03) :323-331
[5]   云底高度的激光云高仪、红外测云仪以及云雷达观测比对分析 [J].
黄兴友 ;
夏俊荣 ;
卜令兵 ;
张雪芬 ;
雷勇 ;
黄建松 ;
王巍巍 ;
吴迪 ;
蒋昌华 ;
胡汉峰 .
量子电子学报, 2013, 30 (01) :73-78
[6]   南京北郊气溶胶观测 [J].
曹念文 ;
施建中 ;
张莹莹 ;
杨丰恺 ;
田力 ;
卜令兵 ;
夏俊荣 ;
严家德 ;
颜鹏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2, 49 (06) :56-61
[7]   用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亚洲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季节变化特征 [J].
汪会 ;
罗亚丽 ;
张人禾 .
大气科学, 2011, 35 (06) :1117-1131
[8]   基于CloudSat和ISCCP资料的中国及周边地区云量分布的对比分析 [J].
王帅辉 ;
韩志刚 ;
姚志刚 .
大气科学 , 2010, (04) :7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