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在生长期、成年期及切除卵巢后早、中、晚期的骨骼变化 ,探讨骨质疏松模型形成的最佳条件及评价方法。 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卵巢 (OVX)后 1 ,2 ,3月和相应的假手术组(SHAM)。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测定骨密度 (BMD)和骨矿含量 (BMC) ,处死后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测量 ,即骨小梁面积百分率 (Tb.Ar% )、骨小梁数目 (Tb.N)、骨小梁厚度 (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 (Tb.Sp)。 结果 正常组 BMC和 Tb.Th随月龄持续增加 ,BMD和 Tb.Ar%、Tb.N在成年期达到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OVX组下降显著 ,BMD和 Tb.Ar%在手术 1月后差异有显著性 ,Tb.N在术后 2月差异有显著性 ;正常组 Tb.Sp在生长期逐渐下降 ,成年后增加 ,OVX组术后增加显著 ,术后 2月差异有显著性。BMD和 Tb.Ar%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正常雌性大鼠在成年期 6月龄达到峰值骨量 ,为建造骨质疏松模型的最佳时间 ,去卵巢后短时间 (1月 )模型即成功。骨组织计量学与 BMD均为评价骨骼状况的较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