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9
作者
沈辉
潘时中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福州
[3] 福州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卵巢切除术; 骨密度; 光密度测定法,X线;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研究雌性大鼠在生长期、成年期及切除卵巢后早、中、晚期的骨骼变化 ,探讨骨质疏松模型形成的最佳条件及评价方法。 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卵巢 (OVX)后 1 ,2 ,3月和相应的假手术组(SHAM)。用双能 X线吸收法 (DEXA)测定骨密度 (BMD)和骨矿含量 (BMC) ,处死后取胫骨近端进行骨组织计量学测量 ,即骨小梁面积百分率 (Tb.Ar% )、骨小梁数目 (Tb.N)、骨小梁厚度 (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 (Tb.Sp)。 结果 正常组 BMC和 Tb.Th随月龄持续增加 ,BMD和 Tb.Ar%、Tb.N在成年期达到峰值 ,以后逐渐下降 ;OVX组下降显著 ,BMD和 Tb.Ar%在手术 1月后差异有显著性 ,Tb.N在术后 2月差异有显著性 ;正常组 Tb.Sp在生长期逐渐下降 ,成年后增加 ,OVX组术后增加显著 ,术后 2月差异有显著性。BMD和 Tb.Ar%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正常雌性大鼠在成年期 6月龄达到峰值骨量 ,为建造骨质疏松模型的最佳时间 ,去卵巢后短时间 (1月 )模型即成功。骨组织计量学与 BMD均为评价骨骼状况的较好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4+238 +23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去卵巢后大鼠不同部位的骨组织计量学与骨密度研究 [J].
陈东 ;
王连唐 ;
陈国栋 ;
陈子怡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2, (03) :21-23
[2]   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的一致性研究 [J].
张娜 ;
廖二元 ;
王闻博 ;
杨川 ;
邓小戈 ;
伍贤平 ;
伍汉文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02) :38-40
[3]   从大鼠切除卵巢骨质疏松模型探索BMC和BMD指标的优次 [J].
杨定焯 ;
安珍 ;
杨惠 ;
尚家芸 .
四川医学, 2001, (10) :894-895
[4]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制备 [J].
雷涛 ;
张秀珍 ;
贺铭 ;
谢南姿 ;
赵家胜 ;
陈亚清 .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 (03) :12-13
[5]   基础骨生物学新观 [J].
黎小坚 ;
Harold M Frost ;
朱绍舜 ;
柯华珠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02) :59-81
[6]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综合评价 [J].
刘石平 ;
廖二元 ;
伍汉文 ;
伍贤平 ;
邓小戈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2) :111-114
[7]   卵巢切除对大鼠皮质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J].
闫景龙 ;
戴克戎 ;
赵雅君 ;
陈赞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1, (01) :26-28+21
[9]   不同月龄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研究 [J].
秦林林 ;
陈金标 ;
龚海洋 ;
马海波 ;
葛崇华 ;
张卫 .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997, (01) :9-12
[10]  
骨质疏松学[M]. 科学出版社 , 刘忠厚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