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恐吓行为之刑法规制及扩展分析

被引:2
作者
陈灿平
穆亨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
关键词
知假买假; 敲诈勒索罪; 寻衅滋事罪; 恐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从孙某等人知假买假恐吓商户造成恶劣影响等热点案件出发,对知假买假者的身份进行了界定,论证了敲诈勒索罪中的"恶害"之内涵为无权利基础的要挟。对恐吓的行为内涵进行了阐释,说明了其在不同犯罪之中的区别。通过对寻衅滋事罪中新增"恐吓"行为深入分析,认为知假买假后恐吓并造成恶劣影响的案件在现有体系下可以利用寻衅滋事罪加以规制。同时,指出了我国将恐吓行为置于寻衅滋事罪中规制之不足,借鉴境外对于此类行为之立法后,建议专门设立恐吓罪,并对新罪的要件与罪状进行了释明。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单纯恐吓行为的刑法规制错位与再定位——以《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 [J].
韩炳勋 .
政治与法律, 2015, (04) :121-131
[2]   恐吓犯罪立法例比较研究及启示 [J].
姜昊昂 ;
李兆梁 .
法制与社会, 2013, (36) :285+287-285
[3]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二) [J].
黄太云 .
人民检察, 2011, (07) :49-63
[4]   论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J].
饶世权 .
法治论丛, 2003, (04) :33-3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刑法学.[M].张明楷; 著.法律出版社.2011,
[7]  
刑法学.[M].高铭暄; 马克昌;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  
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商务印书馆.2006,
[9]  
“被害人恐惧心理”不影响构罪.[N].陈长均;.检察日报.2014,
[10]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与适用.[N].梁慧星;.人民法院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