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蒙”及其教育学意蕴

被引:5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启蒙; 教育; 理性; 自由; 自我启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语境与实践情态,"启蒙"展现出来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通常以"启蒙运动"代替"启蒙"发生的内在逻辑的做法,是对"启蒙"本质、内涵与价值使命的片面化。教育与"启蒙"存在着本质性的联系,二者都关注如何使人成之为"人"的问题。立足于教育"培养人"的价值前提,廓清"启蒙"的教育学意蕴,不仅有利于在理论上完整地认知"启蒙",也有助于纠偏实践中的认识论偏差,更好地助推教育价值转型、落实使人成之为"人"的启蒙目的与使命,最终促进人的理性与自由。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启蒙现代性及其问题视域:教育学立场的反思与建构 [J].
陈仁 ;
杨兆山 ;
周国斌 .
教育科学 , 2015, (06) :1-5
[2]   启蒙及其理性的边界问题 [J].
邹诗鹏 .
哲学动态, 2015, (11) :13-21
[4]   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欧阳教教授专访 [J].
欧阳教 ;
李彦仪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02) :65-75
[5]   理性、道德与个体的灵魂觉醒——教育何以作为“个体启蒙”的实践 [J].
陈仁 ;
杨兆山 .
基础教育, 2015, 12 (02) :5-9+18
[6]   教育作为“启蒙”的实践规定性——基于教育学几个经典命题的分析 [J].
陈仁 ;
杨兆山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8 (02) :102-107
[7]   资本主义教育精神:教育的现代性困境 [J].
金生鈜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 (06) :1-7
[8]   国民抑或公民:教育中的人如何命名 [J].
金生鈜 .
高等教育研究, 2014, 35 (05) :17-24
[9]   康德历史哲学中的天意与人的启蒙 [J].
方博 .
哲学研究, 2014, (03) :68-76+129
[10]   幸福与德性:启蒙传统的现代价值意涵 [J].
王葎 .
哲学研究, 2014, (02)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