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量平衡看洞庭湖周边丘岗区农业生态建设

被引:5
作者
谢小立
王凯荣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所 湖南 长沙
[3] 湖南 长沙
关键词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 水平衡; 生态建设;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5 [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水平衡是生态系统生态建设的基本依据。通过对环洞庭湖丘岗地区坡地(垫面)、集雨区(微流域)两个层次上的定位观测,初步探明水平衡状况为:水资源呈季节性配置,有季节性富余(8~19旬311.3mm)与季节性亏缺(23~27旬134.7mm)。但雨水总量丰沛,可维持生态系统各个尺度上的水量平衡;可利用的集雨水量为最大灌溉水需求量的2.41倍。天降雨水大约只有76%产生派生资源参与系统水分循环,其余部分主要以径流形式溢泄入下游水域。这一过程使该地区每年流失或向洞庭湖水域输送水131×10~8m3、泥沙16.4×10~4m3、养分(N、P、K)0.89×10~4t。影响水平衡的主要因子是:集雨的有限性和局限性,与坡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因此,本地区水平衡生态建设要注重集雨水利建设,强化雨水人为资源化过程。坡地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合理地设计雨水自然资源化比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红壤丘岗缓坡地水资源状况与管理 [J].
谢小立 ;
王凯荣 ;
周卫军 .
山地学报, 2000, (04) :336-340
[2]   国外水资源管理信息与经验撷选 [J].
刘永懋 .
环境科学动态, 1996, (02) :28-29
[3]   亚热带红壤丘岗区土壤水分动态的定位研究 [J].
郭焱,熊泽海,胡荣桂 .
土壤, 1996, (01) :42-45
[4]  
水量转换实验与计算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刘昌明, 1988
[5]  
湖南省农业区划[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湖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