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抗稻瘟病基因水稻遗传和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8
作者
林春晶 [1 ,2 ]
董英山 [1 ]
林秀峰 [1 ]
王继春 [3 ]
田文忠 [4 ]
储成才 [4 ]
机构
[1] 吉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2] 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长春,
[3] 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
[4]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转基因植株; 遗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水稻抗瘟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措施。溶菌酶是一个广泛分布的酶家族,并且具有几丁质酶的活力,能够分解细菌或真菌细胞壁组分中多糖的糖苷键,从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本文以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的10个株系当代及其后代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以及它们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变化进行研究,并利用PCR检测来研究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株系各世代中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在R0、R1代群体中农艺性状、外源基因分离情况比较大,在R2代群体中只有个别株系分离较大。在R0代群体中单株之间的表现差异可能是由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点和拷贝数不同而造成的,R1代表现出来的群体差异要比当代更大,在R1代中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当代植株中的外源基因是杂合型,分离世代造成的,在R2代群体中由于外源基因趋于纯合,群体中株系相差小,同对照水平接近。与未转化株系比较,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苗瘟、叶瘟和穗茎瘟的鉴定,在转基因的两个品系中溶菌酶基因的插入整合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抗稻瘟病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