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民族问题

被引:14
作者
周伟洲
机构
[1]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
关键词
民族; 权利主体; 多民族国家; 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建国以来,怎样看待和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和民族,一直是我国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大多数人认为,应以今天中国的疆域来确定历史上的中国及其疆域和民族。本文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存在着问题,有重新考虑的必要。其见解是:①“历史上的中国”不是指地域、文化的概念,而是指今天的中国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家的情况,是“历史上的祖国”的意思。②历史上的中国应指历史上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其处于统一的时期,历史上的中国就是当时的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当统一的多民族政权处于分裂时期,则由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的民族和地区出现的政权,都应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③确定某一地方或民族是否属于历史上的中国,只能以行政管辖作为标准,即只有历史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管辖到的地方和民族,才是历史上中国的地方和民族。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49 +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综述 [J].
刘先照 .
民族研究, 1983, (03) :48-55
[2]   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新进展 [J].
陈克进 .
历史教学, 1982, (06) :37-40
[4]  
关于处理我国民族关系史若干原则的商榷[J]. 陈梧桐.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1(02)
[5]   在教学上如何处理祖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J].
岑家梧 .
历史教学, 1962, (09) :44-48
[6]  
乌桓与鲜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马长寿 著,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