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降解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分带现象,并对污染前后土壤中的Fe3+、Fe2+、氧化容量(OXC)和还原容量(RDC)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出现了4个顺序氧化还原带,微生物在每个带所利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不同的,分别为CO2、Fe3+、NO-3和O2,相应地依次称为产甲烷带、铁还原带、NO-3还原带和氧还原带;各带的标志性物质HCO-3、Fe2+、NO-2和DO的最高值分别为10 353 mg/L、13.61 mg/L、0.097mg/L和5.8 mg/L;土壤的OXC依次不断增大,产甲烷带最小为14.18μmol/g,氧还原带最大为24.45μmol/g;RDC则依次不断减小,产甲烷带最大为224.84μmol/g,氧还原带最小为140.22μmol/g.随着污染的不断加剧,土壤矿物中的Fe3+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被还原为可溶的Fe2+,部分进入水体,另一部分则沉积下来.因此氧化还原带的作用机理研究对垃圾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和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