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岩表层岩溶带岩溶动力系统的特点研究

被引:5
作者
姜光辉
郭芳
张美良
何师意
李恩香
邓艳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2] 广
关键词
岩溶动力系统; 表层岩溶带; 碳酸盐岩夹层; 碳-水循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万华岩地区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的非碳酸盐岩夹层 ,以及“土层 +裂隙层”表层岩溶带双层结构对岩溶动力系统和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 :非碳酸盐岩地段的地下水因其矿化度较低 ,CO2 含量较高 ,而具有较强的侵蚀、溶蚀能力 ,导致岩溶动力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传输非常活跃 ,一个岩溶泉年溶蚀量 (以 Ca CO3计 )达2 795 .4 kg;由于非碳酸盐岩夹层的普遍存在 ,不仅阻碍地下水向深循环 ,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植被的发育。土壤、植被与地表岩溶裂隙网络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还具有较好的调蓄作用 ,以致使区内有众多的小泉点在地表出露。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表层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研究 [J].
何师意 ;
潘根兴 ;
曹建华 ;
陶于祥 ;
滕永忠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83-390
[2]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特征及其环境和资源意义 [J].
蒋忠诚 ;
袁道先 .
地球学报, 1999, (03) :302-308
[3]   岩溶动力系统水化学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J].
刘再华 ;
袁道先 ;
何师意 .
中国岩溶, 1999, (02) :3-8
[4]   土壤中的CO2及其对岩溶作用的驱动 [J].
刘再华 ;
何师意 ;
袁道先 ;
赵景波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8, (04)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