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发行交易中的犯罪风险

被引:19
作者
朱娴
机构
[1]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部
关键词
代币; ICO; 区块链; 非法集资; 证券犯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结合虚拟货币的性质和侵犯财产犯罪所保护的法益,虚拟货币属于刑法上的财物。而根据相关规范性文件并借鉴国外监管机构解释,代币与虚拟货币应加以区分,即二者算法虽无本质不同,但代币超越了虚拟货币,是代表持有者获取某种收益的权利或者履行特定功能的凭证。因此,代币的法律属性不可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不同情形下代币的具体功能分别判定。根据代币在个案情形中法律属性的不同,代币发行交易可能涉及证券、期货犯罪、非法经营罪、非法集资犯罪等风险。为对代币发行交易中存在的犯罪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应完善相关前置法规定、刑事法律及其司法解释、构建司法机关能动参与的立体监管格局,以及提倡实质的刑法解释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7+172 +17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数字资产监管与俄罗斯2018年《数字资产联邦监管法》(草案) [J].
吴沈括 ;
王奕媛 .
互联网天地, 2018, (02) :47-50
[2]   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路径 [J].
陈兴良 .
中国法学, 2017, (02) :146-172
[3]   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 [J].
张明楷 .
法学, 2015, (03) :12-25
[4]   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 [J].
张明楷 .
中国法学, 2010, (04) :49-69
[5]  
辞海[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夏征农, 1999
[6]  
投资大辞典[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黄汉江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