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杂交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机理的研究——Ⅰ.杀雄剂1号对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和花粉粒形成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官春云
李栒
王国槐
陈社元
袁晏松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所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湖南长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杂交剂; 毡绒层; 雄性不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揭示了甘蓝型油菜花药壁发育类型属双子叶型,毡绒层为同型单起源毡绒层,又可称为分泌型腺质毡绒层。用0.03%杀雄剂1号处理9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甘蓝型油莱,研究其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结果表明:造胞细胞时期以前处理都是无效的,花粉母细胞以后处理才有效,尤以单核期处理效果最好,不育株率接近100%。这是由于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花药毡绒层偏离了正常的发育方式,而形成异常的毡绒层,表现为毡绒层增厚,提早解体,与药壁中层分离,并由此产生各种形状的败育花粉。花粉中出现细胞质收缩、空秕,无花粉壁和药中无花粉等现象。文中还对杀雄剂1号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实用油菜栽培学.[M].刘后利主编;王兆木等编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组织切片技术.[M].芮菊生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  
生物显微技术.[M].郑国閟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4]   BRASSICA ANTHER-SPECIFIC GENES - CHARACTERIZATION AND INSITU LOCALIZATION OF EXPRESSION [J].
SHEN, JB ;
HSU, FC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1992, 234 (03) :379-389
[5]   油菜化学杀雄药物、机理和杂种研究 [J].
官春云 ;
王国槐 ;
李栒 ;
陈社元 ;
田森林 .
作物研究, 1990, (03) :13-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