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台—大安地区坡折带对姚家组下部沉积的控制

被引:7
作者
李强
辛仁臣
杨玉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广东广州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黑龙江大庆 
[5] 北京昌平 
关键词
地层超覆; 湖底扇; 三角洲; 姚家组;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松辽盆地英台—大安地区西邻龙虎泡—大安阶地。姚家组下部沉积时期,英台大安地区西部紧邻东倾的斜坡,在地震剖面上与姚家组下部地层相当的2个反射同相轴向西超覆尖灭,反映了姚家组下部为2套向西逐层超覆的楔形体。测井、录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下部楔形体主要为重力流沉积形成的湖底扇,上部楔形体在沉积上东、西存在差异,西侧为三角洲,东侧以湖底扇沉积为主。湖底扇主要为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少见浊流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90 +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关于以松辽盆地为中心创建东北天然气生产基地问题的探讨 [J].
张恺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7, (03) :7-12+78
[2]   中国含油气盆地类型特征与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文昭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5, (04) :1-5+75
[3]   松辽盆地中白垩世两次湖侵沉积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意义 [J].
马立祥 ;
万静萍 ;
钱奕中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2, (01) :10-14+4
[4]   松辽盆地白垩系介形类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学意义 [J].
叶得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 (04) :1-12
[5]   松辽盆地英台地区北部沉积旋回模式的马尔柯夫链模拟 [J].
李国惠 ;
李彦芳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91, (03) :13-20+28
[6]   对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 [J].
胡朝元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9, (02) :1-17
[7]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龙虎泡阶地砂体预测及油气聚集规律的探讨 [J].
何隆运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9, (01) :1-7
[8]   大庆油田河流-三角洲沉积的油层对比方法 [J].
赵翰卿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8, (04) :25-31
[9]   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在松辽盆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崔同翠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8, (01) :27-30+79
[10]   松辽盆地白垩纪孢粉化石的石油地质意义 [J].
高瑞祺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988, (01)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