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公共部门在PPP公私合作模式中的定位

被引:2
作者
陈雪娥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PPP; 概念; 公共部门; 法律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PPP,即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模式,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核心理念和措施之一。本文在简要辨析PPP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合同法、行政法和公共产品理论等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公共部门在PPP法律关系中的定位,提出公共部门在PPP模式中应同时具有平等民事主体、行政监管主体、产品责任担保主体等三重定位。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8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J].
史际春 ;
肖竹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79-86
[3]   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 [J].
史际春 ;
邓峰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4) :12-19
[4]   略论BOT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 [J].
张晓君 .
法学家, 2000, (03) :81-87
[5]  
公私合作制的中国试验[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余晖, 2005
[6]  
德国行政法[M]. 商务印书馆 , (德)奥托·迈耶(OttoMayer)著, 2002
[7]  
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 .2 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