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rDNA ITS区作为果蝇Drosophila nasuta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价值

被引:5
作者
俞海菁
林飞栈
张亚平
朱定良
庚镇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及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上海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台湾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及分子进化开放实验室!昆明
[2] ,上海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上海,上海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上海
关键词
果蝇nasuta亚群; 核糖体; DNA; 转录间隔区; 系统发育树; RNA二级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3 [动物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501 ;
摘要
测定了果蝇nasuta亚群7个分类元和外群D .immigrans的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 (ITS, intertranscribed spacer),包含5.8SrDNA和2S rDNA长约1.1kb的DNA片段序列。结 果表明:D.pallidifrons、Taxon L Tuon J享有共同的序列;D.albomicans则与D.s. neonasuta共享1个序列。序列之间存在少量的插入缺失和碱基替代。其中插入和缺失主要发 生内外群之间,内群中只有D.niveifrons发生1个碱基的插入和12个碱基的缺失以及D.s. sulfurigaster序列中1个碱基的缺失;而在包括外群在内的碱基替代中,共有55次转换,65次 颠换,转换/颠换值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十分不同。采用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这7个分类元 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 D.niveifrons位于树的基部,与其他物种有较远的亲缘关系;D. albomicans、D. s. neonasuta、D. pallidifronss、Taxon I、Taxon J最接近,它们是亲缘关系最近的种类。讨论了D.s.sulfurigaster和D .s. neonasuta相互接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从DNA序列到物种树
    张亚平
    [J]. 动物学研究, 1996, (03) : 247 - 252
  • [2] 云南4个少数民族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王文
    兰宏
    宿兵
    施立明
    [J]. 科学通报, 1994, (20) : 1900 - 1903
  • [3] MITOCHONDRIAL-DNA EVOLUTION IN THE DROSOPHILA-NASUTA SUBGROUP OF SPECIES
    CHANG, HY
    WANG, DG
    AYALA, FJ
    [J].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1989, 28 (04) : 337 - 348
  • [4] The mitochondrial DNA molecule ofDrosophila yakuba: Nucleotide sequence, gene organization, and genetic code[J] . Douglas O. Clary,David R. Wolstenholme.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 1985 (3)
  • [5] Fuyarna Y et al.Denetics studies of the Drosophila nasuta subgroup, withnotes on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Jpn. Xitagawa O, Wakahama K. Journal of Genetic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