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视域下的网络安全——从攻守平衡的角度切入

被引:28
作者
左亦鲁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攻守平衡; 网络安全; 国家安全; 互联网治理; 网络攻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攻守平衡理论认为,当进攻占据优势时,冲突和战争更容易发生;反之,当防守占优时,安全可能会增加。将之运用到网络安全思考中,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互联网有利于进攻还是有利于防守,二是如果互联网有利于进攻,这种局面能否以及如何得到改变。对第一个问题,互联网的确是有利于进攻的,因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超越地理和空间的限制;架构的脆弱性;攻击不对称性;归属难以确定。而这导致冲突甚至战争更有可能在网络空间发生。但这种状况并非无法改变。结合最新技术、法律和国际合作发展,我们可以缓解"攻击占优"困境和使网络变得更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国际海上武装冲突法形成的标志——1856年《巴黎海战宣言》
    邢广梅
    [J]. 军事历史, 2007, (01) : 39 - 42
  • [2] 网络战争[M]. 人民出版社 , 托马斯·里德, 2017
  • [3] 互联网全球治理[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王艳, 2017
  • [4] 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 新疆人民出版社 , 《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编委会, 2016
  • [5] 网络战[M]. 金城出版社 , 保罗·沙克瑞恩, 2016
  • [6] 探寻网络法的政治经济起源[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胡凌, 2016
  • [7] 世界秩序[M]. 中信出版社 , 基辛格, 2015
  • [8] 兰德报告[M]. 东方出版社 , (美) 利比基 (Libicki, 2013
  • [9] 数字空间的战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朱雁新, 2013
  • [10] 互联网的未来[M]. 东方出版社 , (美) 齐特林 (Zittrain,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