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性学习

被引:1
作者
朱永海 [1 ]
聂竹明 [2 ]
施勇 [3 ]
张新明 [3 ]
机构
[1] 淮南师范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
[3] 安徽师范大学
关键词
符号性学习; 符号系统; 知识建构; 意指; 符号素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 [教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符号是一个开放的、具有能产生性的系统,通过符号的意义建构形成了现代文明的累积,也为人的知识建构和认知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符号性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在符号库的基础上,运用符号工具对自身符号系统(包括符号库和符号工具)及其应用能力的不断拓展和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课程本体:从符号研究回归符号实践 [J].
郭思乐 .
教育研究, 2003, (07) :72-78
[2]   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 [J].
韩雪 .
比较教育研究, 2002, (04) :33-37
[3]   20世纪的哲学难题:符号世界的发现及其后果 [J].
张法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4) :31-36
[4]   试论符号的功能 [J].
涂德钧 .
天府新论, 1996, (04) :60-63
[5]   略述罗朗·巴尔特的符号学 [J].
李廷揆 .
法国研究, 1986, (02) :89-96+44
[6]  
传播符号学.[M].余志鸿;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7]  
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黄晓钟;杨效宏;冯钢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8]  
符号学导论.[M].黄华新;陈宗明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9]  
符号学原理.[M].(法)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著;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
[10]  
理论符号学导论.[M].李幼蒸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