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发生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及其长期灾变预警

被引:17
作者
秦淑莲
翟保平
张孝羲
屈西峰
姜玉英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2]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
关键词
棉铃虫; 海温; 相关分析; 长期灾变预测;
D O I
10.16380/j.kcxb.2003.04.012
中图分类号
S435.62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分析了山东郓城 2 6年 (1974~ 1999)、德州 2 2年 (1978~ 1999)和江苏丰县 2 0年 (1980~ 1999)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关系及其时空动态规律 ,并选出相关显著程度P <0 0 5概率水平、空间分布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稳定的组合作为关键预测因子组建了郓城、德州棉铃虫三代卵 ,丰县棉铃虫二代卵的预测模型 ,并筛选出最优长期灾变预警模型。结果表明 :①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棉铃虫种群数量消长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遥相关区域 ,其位置及范围随时间变化 ,但存在若干呈现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持续性的大面积相关显著区域。②郓城棉铃虫三代卵量和丰县棉铃虫二代卵量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相关区分布形式很相似 ,与前两年 1月份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存在大片相关显著的区域 (35°~ 5 5°N ,135°E~ 135°W) ,持续时间达 4个月之久 ;而德州棉铃虫三代卵量与前两年 7~ 9月份北太平洋低纬度海温有大范围相关显著区 (1°~ 17°N ,16 5°E~ 12 0°W)。③用前两年 1~ 11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相关显著区内各格点的月平均海温距平的平均值做因子建立了棉铃虫长期灾变预警模型 ,预测检验结果表明 :郓城棉铃虫三代卵 6年 (1994~ 1999)中报准 5年 ,丰县棉铃虫二代卵 5年 (1995~ 1999)中报准 3年
引用
收藏
页码:479 / 4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棉铃虫蛹期土壤水分对其种群发生的影响 [J].
陈法军 ;
翟保平 ;
张孝羲 .
生态学报, 2003, (01) :112-121
[2]   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棉铃虫化蛹、羽化和生殖力的影响 [J].
苏战平 ;
翟保平 ;
张孝羲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6) :104-106
[3]   棉铃虫持续大暴发引起的思考 [J].
陆自强 ;
徐勇惠 .
昆虫知识, 1998, (03) :132-136
[4]   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和1998年发生趋势预测 [J].
郭予元 .
植物保护, 1998, (02) :25-26
[5]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型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谭桂容 ;
孙照渤 ;
赵振国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1) :1-7
[6]   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移动与海温场的联系 [J].
蒋全荣 ;
郑定英 ;
余志豪 .
大气科学, 1997, (02) :72-77
[7]   棉铃虫发生程度长期预报方法 [J].
侯敬和 ;
孔繁忠 ;
刘厚赞 .
气象, 1997, (02) :41-44
[8]   棉铃虫种群猖獗的剖析 [J].
张孝羲 .
昆虫知识, 1996, (02) :121-124
[9]   棉铃虫暴发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J].
戴小枫,郭予元 .
灾害学, 1994, (01) :22-30
[10]   粘虫发生量海温预测模式的研究 [J].
赵圣菊 .
科学通报, 1987, (07) :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