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小层划分与储层精细对比

被引:99
作者
赵圣贤 [1 ,2 ]
杨跃明 [1 ,2 ]
张鉴 [1 ,2 ]
王兰生 [3 ]
王兴志 [4 ]
罗超 [1 ,2 ]
田冲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4]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小层划分; 沉积微相; 储层精细对比; 压裂效果应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工作已经从初期的资源调查、评层选区阶段进入大规模效益开发阶段,开展页岩地层小层划分及页岩储层精细对比,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重要指导。通过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及实验分析资料对典型井的岩性、地层层序、沉积旋回、古生物等研究,进行区域小层划分;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对比及页岩储层精细对比,探讨各小层储层与产量影响关系。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底部龙一1亚段由下至上进行"四分"小层:龙一1a、龙一1b、龙一1c和龙一1d,龙一1b小层为全盆地标志层,对比性高龙一1a、龙一1b小层沉积微相以炭质泥棚级、硅质泥棚级为主,区域延续性好,为优势相带;龙一1a、龙一1b小层页岩储层以Ⅰ类为主,纵横向连续性好,龙一1c、龙一1d小层页岩储层以Ⅲ类和Ⅱ类为主,储层连续性差。通过生产井压裂效果分析表明,靠近龙马溪组底部的龙一1a小层和龙一1b小层优势微相发育,且Ⅰ类储层连续性好,其压裂效果好于顶部龙一1c、龙一1d小层。
引用
收藏
页码:470 / 48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非常规油气地质.[M].邹才能; 等编著.地质出版社.2011,
[2]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潘桂棠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3]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4]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层序与沉积特征 [J].
王玉满 ;
董大忠 ;
李新景 ;
黄金亮 ;
王淑芳 ;
吴伟 .
天然气工业, 2015, 35 (03) :12-21
[5]   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研究 [J].
王兴志 ;
李宜真 ;
杜洋 ;
胡杨 ;
李烨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 (01) :45-50
[6]   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勘探潜力附视频 [J].
周文 ;
王浩 ;
谢润成 ;
陈文玲 ;
周秋媚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05) :569-576
[7]   中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沉积演化与页岩气勘探方向 [J].
郑和荣 ;
高波 ;
彭勇民 ;
聂海宽 ;
杨斐然 .
古地理学报, 2013, 15 (05) :645-656
[8]   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与层序地层 [J].
王正和 ;
谭钦银 ;
何利 ;
程锦翔 ;
王瑞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3, 34 (04) :499-507
[9]   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微相研究 [J].
李延钧 ;
赵圣贤 ;
黄勇斌 ;
张烈辉 ;
张昆 ;
唐洪明 .
地质学报, 2013, 87 (08) :1136-1148
[10]   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岩相古地理演化与黑色页岩的关系 [J].
张海全 ;
许效松 ;
刘伟 ;
门玉澎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3, 33 (02)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