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李霞 [1 ]
李艺 [1 ]
黄金海 [1 ]
张宏伟 [2 ]
夏乙禾 [1 ]
刘萌萌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2] 天津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关键词
耶尔森菌; 生物膜; 生物膜形成基因;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3.09.006
中图分类号
Q93-3 [微生物研究与微生物实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耶尔森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和不同成膜基因,为探讨耶尔森菌不同成膜基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刚果红平板培养3种方法,检测了25株耶尔森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用PCR技术检测了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metE、ompR、rpoS、rhaH在不同菌株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生物膜形成与这些基因的相关性。【结果】静置试管悬浮菌膜观察、微孔96孔聚苯乙烯板结晶紫染色法和刚果红平板培养法3种方法的耶尔森菌生物膜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0%,56%和68%,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菌株有11株,均为阴性的有5株,一致率为64%;4种成膜基因在25株耶尔森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2%,56%,32%和24%。利用SPSS分析了4种基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其中metE、ompR基因是生物膜形成的主效应因子,二者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149%。【结论】刚果红平板培养法检测生物膜最敏感;metE、ompR、rpoS、rhaH4种基因对生物膜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metE、ompR与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中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研究进展
    于恩庶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0, (06) : 53 - 55
  • [2] 我国首次发生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暴发流行
    孙殿斌
    靳荣华
    庞炜英
    未维亚
    张英
    王小青
    李朋林
    贾明和
    肖东楼
    蔡润和
    王晓春
    [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87, (05) : 2 - 4
  • [3] Role of bacterial cell surface structures in Escherichia coli biofilm formation[J] . Rob Van Houdt,Chris W. Michiels.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 2005 (5)
  • [4] Bacterial biofilms: prokaryotic adventures in multicellularity[J] . Jeremy S Webb,Michael Givskov,Staffan Kjelleberg.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 2003 (6)
  • [5] BIOFILM FORMATION AS MICROBIAL DEVELOPMENT[J] . George O’Toole,Heidi B. Kaplan,Roberto Kolter. 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