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候资源特点探讨三江平原合理开发与整治

被引:3
作者
刘兴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合理开发; 产量; 光温生产潜力; 光合潜力; 耕地面积; 最大可能蒸发量; 积温; 气温; 总产; 经济效益; 热量资源; 气候资源; 保证率; 大豆; 平原地区; 平均;
D O I
10.13249/j.cnki.sgs.1984.02.00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三江平原地区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沼泽化低平原、兴凯湖平原以及横亘其中的完达山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尚未充分开发的地区之一。为了把该区进一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业基地,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的要求是在查清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遵循资源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提出一个合理开发利用的总体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三江平原地区农业综合开发和整治 [J].
刘哲明 .
地理科学, 1984, (01) :89-96
[2]   三江平原的辐射气候特征 [J].
刘兴土 .
地理科学, 1983, (01) :27-36
[3]   黑龙江省作物合理布局的气候依据 [J].
孙玉亭 ;
杨志慧 .
地理科学, 1982, (02) :135-142
[4]   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水稻的光温气候潜力 [J].
王书裕 .
自然资源, 1981, (04) :39-44
[5]   我国不同地区的作物光合生产力估算 [J].
李继由 .
农业气象, 1980, (04) :10-13+23
[8]  
三江平原地区1981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 .2 郭大本.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