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被引:149
作者
刘树根
罗志立
赵锡奎
徐国盛
王国芝
张成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系统; 耦合关系; 动力学模式; c(陆内)-型俯冲; 中国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盘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间一切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盆山间的耦合关系。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并有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和双侧盆地型盆山系统两种基本类型。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构造运动和陆内构造活动强烈等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在垂向上表现为造山带隆升与沉积盆地沉降呈镜像关系,在横向上表现为物质流和能量流循环均有两个传递方向,并且盆山系统岩石圈各层圈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C(陆内)-型俯冲,对于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L(龙门山)-型俯冲,而双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T(天山)-型俯冲。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龙门山—锦屏山陆内造山带.[M].骆耀南等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