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孜野生二棱大麦的发现论栽培大麦的起源和种系发生

被引:15
作者
徐廷文
机构
[1]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农牧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野生二棱大麦; 栽培大麦; 种系发生; 系统发育; 六行大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1964—1965两年,我们先后在甘孜、道孚两地发现了野生二稜、六稜、中间型大麦三种。1966—1968年,将三种野生大麦分別与栽培六稜裸粒大麦杂交,结果是:二稜、碎穗、有稃三种性状都是显性,与其相对性状在F2呈3:1的比例;F2穗型、碎性、稃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中间类型出现。三种野生型中,只有二稜型是完全纯合的;六稜型有纯合的,也有杂合的;中间型完全是杂合的。由此证明,只有野生二稜大麦才是真正的野生种。因此认为:大麦的六稜、坚穗、裸粒系由二稜、碎穗、有稃进化而来,栽培大麦的始祖是Hordeum spontaneum。从甘孜野生二稜大麦的发现及对其遗传、生态的分析,可以认为栽培大麦起源于我国西南高原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