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技术措施的保护——从技术措施保护的分类谈起

被引:5
作者
李晓阳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版权; 技术措施; 接触控制措施; 破坏规避技术措施; 传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41 [著作权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技术措施保护适用的前提是技术措施的分类,该分类由美国版权法发展而来。"版权保护措施"以著作权侵权作为保护基础,无法适用于破坏、规避技术措施但不侵犯著作权的情形;"接触控制措施"通过构建"接触"的概念,克服了"版权保护措施"的部分缺陷,但公众接触作品的权利同时也受到过度限制。技术措施保护分类的适用困境在于其试图从著作权的角度出发规制破坏、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忽视了破坏、规避技术措施行为自身的特征。故应从破坏、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模式出发,衔接著作权及其相关权益的保护,构建以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措施保护体系,优化司法适用的裁判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8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美国禁止规避技术措施例外制度的缘起、演进与启示 [J].
肖冬梅 ;
方舟之 .
图书馆论坛, 2016, 36 (06) :1-9
[3]   版权保护技术措施的危害及其规制 [J].
郑重 .
知识产权, 2014, (11) :9-17
[4]   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 [J].
王迁 .
法学研究, 2011, 33 (04) :86-103
[6]  
知识产权法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迁, 2011
[7]  
Egilman v. Keller&Heckman, LLP .2 401 F. Supp. 2d 105 (D.D.C. 2005) .
[8]  
17 USCS§1201 (b) (1) .2 .
[9]  
United States v. Am. Soc. of Composers, etc .2 11 F.R.D. 511 (S.D.N.Y.1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