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醋酸可的松对大白鼠脾脏作用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3
作者
贲长恩
机构
[1] 北京中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组
关键词
脾脏; 周围; 淋巴细胞核; 脾小体; 氢化可的松; 实验动物; 大白鼠; 家鼠属; 红髓; 大剂量; 醋酸可的松; 白髓; 阳性反应; 网状细胞; 性粒细胞; 化学研究; 组织学; 显微解剖学; 解剖学;
D O I
10.16098/j.issn.0529-1356.1966.01.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一、实验共用成年雄性大白鼠49只,体重为140-210克。其中9只不加任T可处理作为对照。其余40只分别经臀部肌肉注射可的松或氢化可的松25毫克/每日一次。注射分一次、三次、六次以及注六次后恢复4,5和9日后杀死取材。二、随注射次数的增加和实验时间的延长大鼠脾脏逐渐萎缩。到注六次或注六次后恢复4和5日时可缩小到正常的1/3以上。其内部结构也相应地引起了十分明显地变化。红白髓中淋巴细胞迅速减少,到注六次恢复4和5日时脾小体几乎完全消失,红白髓难于辨认。此时整个脾脏几乎被红髓占据。注射六次后恢复9日时,虽有些恢复,但仍未达正常水平。三、实验动物脾脏淋巴细胞中RNA合量减少,尤其大中淋巴细胞较为明显。固缩和破碎的淋巴细胞核普遍存在,尤其脾小体处为多,有些已被亘噬细胞吞噬。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增加,井多量的堆积于脾小体周围。旦噬细胞及其吞噬的含铁血黄素显著增多。 蛋白质、蛋白质结合一SH和DNA含量未见变化。四、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以ALP和ACP较为显著。ALP在注射初期升高,以注射三次者为最明显,随后酶活性一值下降。而ACP活性在实验时期一直上升。前者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后者以网状细胞为代表。三磷酸腺普酸酶在注射初期上升,之后则逐渐恢复正常。5一核试酸酶、非特异性磷酸酶和醋酶的活性虽有变化,但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Alkaline phosphatase in various tissue of the rat during the alarm reaction .2 Herlant,M. and Timiras,P. S. .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