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陆拼接、多旋回、陆内构造──中国大陆石油地质三根基柱

被引:5
作者
王金琪
机构
[1] 西南石油地质局
关键词
小陆多海相,拼接焊缝多,R-A型俯冲,陆内多旋回,燕山期后盆地,喜马拉雅期改造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P5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范围内没有洲级古陆,一些小陆块围绕西伯利亚逐步拼合而成大陆。陆块及其间洋壳相继俯冲、碰撞,导致多旋回构造运动和海陆广泛沉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后期俯冲碰撞,引发古缝合线重新活跃,板内岩石圈下部俯冲叠接,岩石圈中部拆离、滑脱、叠覆,盖层强烈褶皱和逆掩推覆。山脉上升、盆地下陷。中国东部燕山运动、西部喜马拉雅运动都达到全球陆内构造运动高峰。中国中、西部多期改造盆地和东部燕山期后新生盆地,将成为中国油气勘查的两大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下扬子区中生界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J].
杨盛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3) :10-14+96
[2]   浙西北二叠、三叠纪浊积岩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何海清 ;
陈海泓 ;
李继亮 ;
肖文交 .
地质学报, 1997, (02) :123-132+195
[3]   东亚大地构造发展的重要转折 [J].
赵越,杨振宇,马醒华 .
地质科学, 1994, (02) :105-119
[4]   湖南衡阳盆地沉积相及构造发展的若干问题 [J].
刘训 ;
付德荣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6, (02) :13-36
[5]   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 [J].
朱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3, (01) :1-33
[6]   中国大地构造简述 [J].
陈国达 ;
陈家超 ;
魏柏林 ;
薛佳谋 ;
刘以宣 ;
文善继 ;
魏洲龄 ;
胡火炎 .
地质科学, 1975, (03) :205-219
[7]   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及其特点的新认识 [J].
黄汲清 .
地质学报, 1959, (02) :115-134
[8]  
中国东北环太平洋带构造地层学[M]. 地质出版社 , 王五力等著, 1995
[9]  
岩石圈研究基本问题和方法[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中国地质科学院编, 1990
[10]  
板块构造学基础[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性春 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