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蕾 [1 ]
李长清 [2 ]
胡长林 [2 ]
机构
[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卒中; 心脏病; 儿茶酚胺; 神经肽Y;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心肌组织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在其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组,MCAO模型组有32、4h 2个观察时点,测定各组心肌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血浆和心肌组织儿茶酚胺和神经肽Y含量,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假手术组心肌未见病理改变,MCAO模型组可见心肌横纹消失、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灶性溶解,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未见心肌出血和大片坏死。电镜下观察MCAO模型鼠心肌可见心肌细胞处于高收缩状态,心肌细胞内出现大量异常收缩带,肌丝局部溶解,肌小节排列紊乱,肌细胞线粒体增生肥大,溶酶体结构相对保留;假手术组仅见局部线粒体相对肥大。MCAO模型组血浆、心肌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NPY均升高,术后24h组较3h组心肌组织NPY含量升高更明显;血浆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水平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各组之间肾上腺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巴胺含量假手术组低于正常组,而MCAO模型组较正常组有升高,术后3h组与24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心肌病理改变以心肌纤维变性为特征,不同于缺血引起的凝固性坏死。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主要为神经源性,病后心脏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神经肽Y增加,可能为脑卒中并发心脏损害的主要环节。
引用
收藏
页码:626 / 627+675 +6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心率变异性的混沌特征与脑卒中患者预后 [J].
李长清 ;
王蕾 ;
董为伟 ;
胡长林 .
重庆医学, 2004, (06) :820-822
[2]   不同部位大脑半球出血对心脏自主神经和心电图的影响 [J].
李长清 ;
董为伟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2, (02) :116-118+123
[3]   脑梗死患者心电图与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变化 [J].
李长清 ;
董为伟 ;
胡长林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1, (11) :515-517
[4]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 [J].
李长清 ;
董为伟 .
中华内科杂志, 1999, (04) :22-24
[5]  
Neuropeptide Y: the universal soldier[J] . T. Pedrazzini,F. Pralong,E. Grouzmann.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2003 (2)
[6]  
Role of neuropeptide Y Y 2 receptors in modulation of cardiac parasympathetic neurotransmission[J] . Margaret A Smith-White,Herbert Herzog,Erica K Potter.Regulatory Peptides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