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被引:75
作者
石玉涛 [1 ,2 ]
高原 [1 ,2 ]
赵翠萍 [2 ]
姚志祥 [1 ]
太龄雪 [2 ]
张永久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3]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剪切波分裂; 地震各向异性; 应力; 余震序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98 / 40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J].
郑勇 ;
马宏生 ;
吕坚 ;
倪四道 ;
李迎春 ;
韦生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4) :413-426
[2]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 [J].
胡幸平 ;
俞春泉 ;
陶开 ;
崔效锋 ;
宁杰远 ;
王艳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711-1718
[3]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J].
黄媛 ;
吴建平 ;
张天中 ;
张东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42-1249
[4]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
[5]   龙门山前山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J].
陈立春 ;
陈杰 ;
刘进峰 ;
李峰 ;
杨晓平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2008, (03) :710-722
[6]   汶川MS8.0地震部分余震重新定位及地震构造初步分析 [J].
朱艾斓 ;
徐锡伟 ;
刁桂苓 ;
苏金蓉 ;
冯向东 ;
孙晴 ;
王亚丽 .
地震地质, 2008, (03) :759-767
[7]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裂的滑动速率、复发周期和构造成因 [J].
张培震 ;
徐锡伟 ;
闻学泽 ;
冉勇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4) :1066-1073
[8]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J].
常利军 ;
王椿镛 ;
丁志峰 ;
周民都 ;
杨建思 ;
徐智强 ;
姜旭东 ;
郑秀芬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2) :431-438
[9]   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剪切波分裂研究附视频 [J].
张永久 ;
高原 ;
石玉涛 ;
程万正 .
地震学报, 2008, (02) :123-134+216
[10]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余震区——嘉义地区地震的剪切波分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研究 [J].
郑秀芬 ;
陈朝辉 ;
张春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