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和“三农”问题

被引:3
作者
李普光
机构
[1] 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内蒙古包头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机制; "三农";
D O I
10.13388/j.cnki.ysaj.2005.01.016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我国农村生产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农村改革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农村改革后,这种供给机制不复存在,而新的供给机制又未完全建立,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过重,收入难以增加。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观要求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这是农村进行第二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几个问题 [J].
许毅 ;
柳文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4, (01) :3-10+142
[2]   农民收入现状:制度与思路 [J].
刘鸿渊 .
经济体制改革, 2003, (05) :66-70
[3]   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发展——三大制约因素、一个基本认识、两类政策措施 [J].
张晓山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1) :4-12
[4]   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民的束缚 [J].
陆学艺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1) :13-19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 [J].
黄志冲 .
中国农村观察, 2000, (06) :35-39+78
[6]   对扩大内需政策的思考 [J].
李普光 .
阴山学刊, 2000, (04)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