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的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郭德科
机构
[1] 河南省濮阳市地震台!河南濮阳
关键词
中强地震; 地下流体; 概率化; 合成信息熵; 冀鲁豫交界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2 [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概率化预处理方法 ,把冀鲁豫交界区地下流体多种观测项目的观测值转化为概率值时间序列 ,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区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的合成信息熵值 ,分析了合成信息熵值变化与 1 983年菏泽 Ms5.9级地震和 1 985年河北任县 Ms5.0级地震的关系 ,结果显示 ,在这两次中强地震前分别有两次明显的减熵异常过程 ,并且一次比一次减熵过程更明显 ,中强地震都发生在低熵值处 ,震后恢复到高熵值。这可能反映了地下流体构成的信息源系统在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减熵有序变化。通过研究认为该区减熵到 0 .45为发震前兆异常警戒线 ,并且离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越近 ,减熵过程越大 ;震级越大 ,减熵过程越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多种前兆观测数据的合成信息熵研究 [J].
王海涛 ;
杨马陵 ;
杨又陵 ;
曲延军 ;
许秋龙 ;
赵翠萍 ;
朱燕 .
西北地震学报, 1998, (01) :38-42
[2]   聊古-1井氮氦比区间概率信息量与地震的关系 [J].
张昭栋 ;
张华 ;
吴子泉 ;
耿杰 .
西北地震学报, 1998, (01) :52-54+59
[3]   聊古—1井氮氦比的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J].
张昭栋 ;
张华 ;
耿杰 ;
王忠民 .
地震研究, 1997, (04) :53-57
[4]   灰色系统GM模型在地下水动态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J].
郭德科 .
地震研究, 1996, (01) :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