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27
作者
姜明伦
于敏
郭红东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 浙江大学
关键词
农民; 合作; 厂商理论; 蛛网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4 [农业合作形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蛛网理论,从理论上重点探讨了农民合作的内在经济 动因,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提高市场谈判力和减低市场经营风险是农民组织出现的主要 原因。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对于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作用,政府应 鼓励其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成本约束及化解 [J].
孙亚范 .
经济问题探索, 2004, (02) :29-33
[2]   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要性和政策方略 [J].
程同顺 .
调研世界, 2004, (02) :3-7+13
[3]   对“公司+农户”的再认识 [J].
米晋川 .
经济问题探索, 2003, (04) :116-118
[4]   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 [J].
黄祖辉 .
中国农村经济, 2000, (08) :4-8
[5]   从交易费用角度探讨农民合作经营制度的绩效 [J].
么振辉 .
农业经济, 2000, (03) :18-20
[6]   中介组织降低农业家庭经营市场交易成本分析 [J].
何坪华 ;
杨名远 .
农业技术经济, 1999, (04) :10-13
[7]   论合作社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及其质的规定性 [J].
唐敏 .
农业经济问题, 1997, (08) :39-43
[8]  
合作社: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M]. 江西人民出版社 , 杜吟棠主编, 2002
[9]  
现代西方经济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宋承先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