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烷醇对玉米光合生理效应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吴尔福
刘正蒙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植物生理研究室
关键词
三十烷醇; IPPM; 植物生长促进剂; 玉米; 光合速率; 光合强度; 果穗; 生理效应; 玉米叶片; 比叶重; 杂交种; 杂交品种; 产量形成; 勒克司; 抽雄; 叶绿素含量; 光合生理;
D O I
10.14083/j.issn.1001-4942.1980.02.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前言三十烷醇[CH3(CH2)28CH2OH]是1977年美国密执安州大学S.K.Ries从紫花苜蓿干草中分离出来的,是一个长链伯醇(三十烷醇—1),又称蜂花醇(Myricyl alcohol或Melissyl alcohol).在许多植物蜡及一些动物虫蜡甚至褐煤蜡中均含有三十烷醇,并证明2.3×10-8M浓度下即表现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