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脱氢酶活性的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5
作者
崔玉波 [1 ]
张丽苹 [2 ]
余丹 [2 ]
机构
[1]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人工湿地; INT; 脱氢酶活性(DHA); 生物膜;
D O I
10.13744/j.cnki.cn21-1431/g4.2008.03.001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工湿地是利用介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统来处理污水。湿地植物如芦苇,具有根系放氧的性能,可在局部区域形成微氧环境,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人工湿地中生物膜的微生物活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效。针对寒冷地区季节性运行的人工湿地,研究了两级逆向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INT脱氢酶活性(DHA)的变化。结果表明,系统中0.15 m深度较0.22 m深度的微生物DHA高,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根系活动和受大气复氧的影响。DHA受温度变化影响明显。系统启动初期,微生物DHA随气温升高而升高;系统运行后期,DHA随气温降低相应下降。同时,DHA受营养物水平影响,高营养对应着高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用TTC与INT-电子传递体系活性表征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
    尹军
    谭学军
    任南琪
    [J]. 环境科学, 2005, (01) : 56 -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