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前陆阳新盆地古近纪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6
作者
薛怀民
董树文
刘晓春
李三忠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4] 青岛海洋大学
关键词
古近纪玄武岩; 岩石圈地幔; 下地幔; 阳新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造山带前陆阳新盆地古近纪玄武岩的成分从石英拉斑玄武质到橄榄拉斑玄武质 ,以相对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 (Rb、Ba、K、Th、U等 )丰度和弱到中等亏损高场强元素 (Nb和Ta)为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类似于初始裂谷的拉斑玄武岩 ,而与大陆拉斑玄武岩所表现出的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该拉斑玄武质岩浆喷发前曾经历过较小程度 (约 4 .5 % )的以橄榄石为主的矿物分离结晶 ,玄武岩的母岩浆则是源区物质经过约 15 %的部分熔融形成的 ,源区物质可能包含了来自下地幔的FOZO和富集型大陆岩石圈地幔两种组分。大别造山带内及前、后陆地区古近纪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可比性 ,意味着随着大别造山带山根的拆沉 ,来自下地幔的FOZO岩浆 (可能以地幔柱的形式 )上涌 ,对大陆岩石圈的地幔部分发生了大规模的改造 ,使得原性质明显不同的两大岩石圈地幔在会聚带附近其地球化学分区性变得模糊。所形成的玄武岩总体具有较多的FOZO特征 ,但 (除造山带内部 )也不同程度地保留有岩石圈地幔的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及其演化
    牛漫兰
    朱光
    宋传中
    王道轩
    刘国生
    [J]. 现代地质, 2001, (04) : 383 - 390
  • [2] 大别造山带南坡晚白垩世玄武岩源区地幔特征
    匡少平
    张本仁
    凌文黎
    韩吟文
    [J]. 地质科学, 2001, (02) : 203 - 211
  • [3] 秦岭-大别造山带下地壳拆沉作用
    高山
    张本仁
    金振民
    H.Kern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6) : 532 - 541
  • [4] 苏北盆地隐伏早第三纪玄武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
    杨祝良
    陶奎元
    沈渭洲
    王力波
    杨献忠
    [J]. 岩石学报, 1998, (03) : 65 - 75
  • [5]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从柏林,王清晨,张海政,阎欣,江来利
    [J]. 岩石学报, 1996, (03) : 370 - 381
  • [6]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Ⅱ)Sr、Nd、Ce同位素组成
    刘丛强,解广轰,增田彰正
    [J]. 地球化学, 1995, (03) : 203 - 214
  • [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岩石成因及源区特征[J]. 刘丛强,解广轰,增田彰正.地球化学. 1995(01)
  • [8] 中国新生代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M]. 地震出版社 , 刘若新主编, 1992
  • [9] Origin of the Tertiary basaltic volcanism in the northern Hessian Depression[J] . K. Hans Wedepohl.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8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