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上)

被引:23
作者
罗钢
机构
[1]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商品; 使用价值;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社会; 符号价值; 消费; 生产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消费社会是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有学者认为,就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而言,这场转变的历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冷战等等。这场转变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是西方国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为今天西方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消费文化被作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商业以及令人艳羡的西方生活方式的代表推销到世界各地。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显著的作用,近20年来,西方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它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 原著;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消费社会学.[M].王宁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狱中札记.[M].[意]安东尼奥·葛兰西 著;葆煦 译.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