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有机碳源特征及温度对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王亚宜 [1 ]
王淑莹 [1 ]
彭永臻 [1 ]
祝贵兵 [2 ]
令云芳 [1 ]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DPB); 碳源; 温度;
D O I
10.13671/j.hjkxxb.2006.02.003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考察A2N连续流系统的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诸多特性,从而为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的应用推广提供可供参考的运行控制参数,首次采用A2N系统中的反硝化聚磷污泥(DPB污泥),以生活污水、乙酸以及细胞内碳源作为有机底物,利用批量静态试验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污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越高,厌氧段初始的放磷速率越快,放磷越充分,后续反硝化脱氮和缺氧吸磷效果也将明显提高;而内源反硝化脱氮速率决定于细胞内PHB贮存量,当反硝化聚磷微生物细胞体内的PHB被耗尽,微生物处于极度饥饿状态,内源反硝化速率很低,同时也不发生吸磷反应.试验同时考察分析了2种温度条件———正常温度(25~26℃)和低温(8~10℃)下DPB的反硝化吸磷情况,发现反应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将减小厌氧放磷和缺氧吸磷的生化反应速率,但并不对反硝化聚磷菌产生完全抑制作用,即低温对系统整体吸磷效果的负面影响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A2N连续流双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王亚宜
    彭永臻
    李探微
    王淑莹
    李勇智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 (08) : 1046 - 1049
  • [2] 可持续除磷脱氮BCFS工艺
    郝晓地
    汪慧贞
    Mark van Loosdrecht
    [J]. 给水排水, 2002, (09) : 7 - 10+1
  • [3] 乙酸钠为碳源时进水COD和总磷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阮文权
    邹华
    陈坚
    [J]. 环境科学, 2002, (03) : 49 - 52
  • [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M].魏复盛等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 [5] 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许保玖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