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与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

被引:7
作者
张燚 [1 ,2 ]
机构
[1]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中国农村; 治理模式; 政治心理; 政治信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影响治理参与意愿的重要手段,政治传播塑造着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的信息基础。以国家权力在农村的"离场"与"返场"为标志,当代中国农村的治理模式经历了"去行政化"时代的国家主导型治理、"去政治化"时代的社会主导型治理和"再政治化"时代的协作型治理三个阶段。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迁,源于农村政治传播的"变"与"常":最大变化是在国家之外出现了最终能与国家互动的政治传播主体,即社会自身;没有改变的是,国家依然是农村政治传播的主要参与者。在"变"与"常"的共同作用下,当代中国农村政治传播的演变遵循着一条独特的路径,即从政治宣传到国家主导式传播再到双向互动式传播,这既是推动农村治理模式第一次变迁的动力,又是第二次变迁不能持久和第三次变迁随之而来的原因。农村治理的有效实现,需要国家与社会在解决农村公共问题上的协商与合作。作为中国农村治理的未来模式,协作型治理的巩固和发展,有赖于双向互动式传播的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